明初唐赛儿领导的 农民起义。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)。 起义中心在 山东益都一带。 唐赛儿(生卒年不详)为山东蒲台人 林三之妻﹐略识文字。丈夫死后﹐在 扫墓归途偶得一石匣﹐内藏有宝剑兵书。经日夜学习﹐通晓诸术﹐遂削发为尼﹐自称佛母﹐宣称能知生前死后成败事﹔又能剪纸人 纸马互相争斗﹔如需衣食财货等物﹐用法术即可得。传教于山东蒲台﹑益都﹑ 诸城﹑ 安丘﹑ 莒州﹑ 即墨﹑ 寿光等州县之间,贫苦农民争先信奉。
永乐年间﹐ 明朝为 营建北京﹑修治 会通河﹑ 北征蒙古﹐耗资巨大。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﹐加之连年水旱﹐农民以树皮﹑草根为食﹐ 卖妻鬻子﹐老幼流移﹐无以为生。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﹑ 宾鸿﹑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﹐占据益都的卸 石棚寨﹐迅速发展至数万人。明 青州卫指挥 高凤领兵镇压﹐被打死。 明成祖朱棣以 安远侯 柳升为 总兵官﹐派 都指挥佥事 刘忠佐之﹐率 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﹐围卸石棚寨。唐赛儿遣人诡降﹐言寨中食尽水缺﹐谋从汲道撤逃。柳升信以为真﹐统重兵防守汲道。起义军乘夜突围﹐杀死 刘忠﹐转战 安丘﹑ 诸城等地。但终因官军众多﹐又遭山东都指挥 卫青﹑ 鳌山卫指挥 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﹐于 三月失败。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﹐竟逮捕了山东﹑ 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﹐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﹐不知所终。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﹐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。
唐赛儿家境贫苦,自幼从父习武,不到15岁已武艺超群。明初,山东连年灾荒,饿殍遍野。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, 朱棣又发动“ 靖难之役”,山东是主要战场。朱棣做皇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京,大修宫殿。为了供养京师官员及军队,又组织南粮北调,修浚运河,开凿 会通河,大量征调民夫,山东人民首当其冲。永乐年间,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。百姓吃树皮、草根、苟延生存,但仍然“徭役不休,征敛不息”,广大人民 陷入绝境。唐赛儿的父亲被抓服劳役,她和丈夫林三冲进官府讨粮,林三被杀害。
她父亲悲愤而死,母亲也重病身亡。她忍无可忍,决心率众起义,她按地形把卸石棚寨分为4寨,她驻地势最高的南寨,以利观敌指挥作战。她还在南北两大悬崖上筑 起寨墙,并在寨内修建水池, 屯积粮草。起义军首先一举攻克军事重镇青州,夺取武器,开仓赈民,然后胜利返回山寨。青州卫指挥使高凤闻报大惊,疾带兵尾追,被埋伏在山峪中的起义军团团包围。夜间,唐赛儿突然发动袭击,高凤丧命,千余名官兵被歼。 农民军初战告捷,鼓舞了青州以东各地人民。他们纷纷起兵响应,计有宾鸿、董彦皋、丁谷刚、 刘信、 刘俊、 王宣、郝允中、白拜儿、高羊儿、王 住儿、 杨三等大小数十支起义军。
以卸石棚寨为中心的农民革命风暴,席卷青州、 莱州、莒州、 胶州以及安丘、 寿光、诸城、即墨等9个州县,队伍迅速扩大到数万人。董彦皋率众2000余人,在 莒州、 日照、 诸城一带惩办贪官污吏、土豪劣绅。在寿光、安丘、胶州等地,农民军“毁官府、烧仓库”,打击明军。
起义军军威大振,山东地方官吏惶恐不安,三司联名报警。明成祖朱棣闻报后大为震动,立即派遣官员,星夜赶往卸石棚寨招安;但遭到唐赛儿的坚决拒绝。朱棣又疾派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、都指挥使刘忠为副总兵官,带领5000人马前来镇压,把卸石棚寨团团围住。柳升曾 南平交趾,东破倭寇,北御 蒙古,因功封侯。他狂妄自大,根本不把农民军放在眼里。唐赛儿抓住他骄傲轻敌这一弱点,派人到敌营诈降,诳说寨内缺水,陷入绝境,已决定从东寨门突围取水。柳升信以为真,下令集中兵力,扼守东门,妄图断水把起义军困死。起义军趁机于3月16日夜,突然向防御薄弱的敌营发起猛攻,打得敌军晕头转向, 仓皇逃窜,都指挥刘忠中箭毙命。天亮后,柳升得知中计,疾带大队人马前来镇压,但起义军早巳不知去向。同时,在安丘 城厢地区,战斗也在激烈进行。宾鸿率领义军猛攻县城,城池即将攻克,因敌人援军赶到,义军作战失利,撤走。
明王朝虽然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,但主要起义领袖唐赛儿、宾鸿、董彦皋等都安全转移。朱棣大为震怒,将柳升下狱,并以“纵贼为乱不言”的罪名,把山东布政使、参议、 按察使、按察副使、佥事和出现起义的郡县官吏,统统处死。为追查唐赛儿下落,又于同年3月至5月,两次下令逮捕京师、山东境内的女尼和女道士,后又逮捕全国数万名女尼和女道士,押解京师审查,但终未发现其踪迹。
青州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唐赛儿的传说。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,把卸石棚寨改名为“
唐赛儿寨”、“唐三寨”。山顶至今还保留有当年起义军用过的石臼、石磨以及寨墙等遗迹。
她利用白莲教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,组织群众。自号“佛母”,声称能预知未来。她不辞劳苦,往来于益都、诸城、安丘、莒州、即墨、寿光等州县。先在 滨州起义,被官府发现,后来到 小营一带秘密活动。
1420年(永乐十八年)1月,她率领起义群众来到益都西南山区的卸石棚寨,于2月11日发动了震撼明王朝的农民起义。
唐赛儿的下落有三种说法:
唐赛儿兵败后,官军疑其藏于尼姑或女道士中,于是逮捕了北京、山东等地尼姑女道士多人,送京都审问,但始终未能抓获唐赛儿。
唐赛儿曾被生擒,《九朝野记》载:“既而捕得之,将伏法,恬然不惧。裸而缚之,诣市临刑。刃不能入。不得已,复下狱,三木被体,铁钮系足,俄皆自解脱,竟遁去,不知所终。”
野史《八王列传》载:“诱以教众性命,乃入瓮,众士卒聚尔围捕,皆惧其诡道异术,后用铁索得之,因士卒惊尔暴起,奸达三日,恐上官查问之,遂弃其尸于荒涧。”
《明史》记载“妖妇唐赛儿反”,但在民间很多人把她当作了一个传奇的英雄人物,至今,青州、滨州一带仍流传著唐赛儿的传说,并把唐赛儿的塑像竖立在滨州黄河大桥上,以供人们瞻仰。
清代文人吕雄曾著《女仙外史》,将唐赛儿赋予了神话色彩,“女仙,唐赛儿也,就是月殿嫦娥降世”。
。